数据显示,西湖区现有户籍老年人口17.2万人,其中60-75岁活力老人占比超70%。
“我们抽样5%以上的老年人口,综合分析采集到的98项数据,提炼出康养状况、康养认知、康养行为、健康管理、康养服务5个一级指标、26个二级指标、58个三级指标,形成‘1+3’老年人康养生活指数体系。”西湖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,这一创新举措将有效引导养老服务从基础保障向品质提升转变,为打造县域老年友好社会提供科学依据。
西湖区灵隐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(西湖区融媒体中心供图)
为科学引导老年人康养生活,西湖区基于老年人康养生活指数研究成果,创新推出“老年人康养生活方式50问”,从指数理念定义、老年人需求侧、政府供给侧、市场消费侧四个维度出发,旨在积极构建“三侧”协同发力的康养生活支持体系。
聚焦老年人共性问题与高频需求,同步实施宣传推广先行、体验场景示范、专业队伍指导等五项重点任务,创新推出“打造一批综合性康养生活方式体验中心”“评选一批特色化康养生活方式体验点”等“五个一”应用场景,全力推动康养生活指数成果转化为老年人可感可及的高品质生活。
在首批推出的康养生活方式应用场景中,银发西溪Mall消费综合体备受关注。这个集康养展示、运动健身、银龄社团、康养教育和康养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项目将于今年10月正式亮相。
同时,3个区级综合性康养生活方式体验中心和30个覆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、民生综合体、社区卫生机构、健身房等场所的康养生活方式体验点,形成分布广、密度高的康养生活服务网络。
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,工作人员指导老人参与益智互动训练(西湖区融媒体中心供图)
为保障服务落地,西湖区组建了一支由257名热心公益、专业过硬人才组成的康养生活指导师队伍,涵盖健康管理师、营养指导员、社会体育指导员等,指导老年人形成健康管理、合理膳食、适度运动等康养生活方式。
“通过持续的培训,努力让他们成为康养生活方式的‘传播者’,主动、有序地融入社区、家庭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邻里交流互动,面对面、心贴心地传播科学康养知识。”西湖区卫健局负责人说。
西湖区首家“幸福荟·康养e家”——文新臻享中心(西湖区融媒体中心供图)
值得一提的是,科技创新为传统养老注入了新动能,惠及辖区17万老年人。西湖区联智元研究院、新双派机器人、杭州星语等12家科技企业,重点开发出行外骨骼、智能轮椅、AI养老顾问等适老化产品,探索“AI+康养”模式落地。今年以来,文新街道聚焦AI赋能和场景应用,打造全区首家“幸福荟·康养e家”——文新臻享中心,探索“AI+医康养护一体化”服务模式。
“便携洗浴机、康养机器人等产品很受关注。”该中心负责人说,希望通过迭代产品和打造助老场景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情感关怀、生活辅助、健康管理等多种需求。
财政保障方面,西湖区持续加码,出台《西湖区银龄活力社团扶持办法》,每年安排不少于120万元专项资金,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。“我们将持续完善指数引领、科技赋能、服务升级的养老服务体系,让辖区17万老年人真正实现从‘养老’到‘享老’的转变。” 西湖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,这一系列创新举措,正在为老年友好社会提供生动的西湖样本。
好评 ![]() |
|
0% | 0 |
中评 ![]() |
|
0% | 0 |
差评 ![]() |
|
0% | 0 |
中共北京市委老干部局 |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| 中国养老网 | 中国老龄协会 |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| 山东养老信息服务网 |